Skip to main content

親子共讀:《好冷、好冷、好冷喔》、《小青和小蛙:好熱、好熱啊!》、《大頭仔生後生》、《環遊世界做蘋果派》

 
《好冷、好冷、好冷喔》
小鼠和貓咪阿虎一早起來看到屋外皚皚白雪開心極了,要出門玩必須全副武裝,穿上厚衣服、帽子、圍巾、靴子、手套、帽子,偏偏阿虎慢吞吞,三催四請才穿戴完成,結果走到門口又想上廁所,,全部脫掉又要重來一次,真是急死人了。好不容易出門,一鼠一貓打雪仗堆雪人玩得開心極了。小鼠看到結冰的湖執意要上去滑冰卻從裂縫中掉進湖裡,貓咪阿虎裡面幫小鼠救起,但是他已經凍成冰塊,阿虎急忙帶著小鼠衝回家,丟進浴缸解凍後才發現裡頭是冷水,急忙打開暖爐卻緩不濟急,阿虎雖然也烤著火但身體裡都是寒意,原來是因為自己還沒吃早餐!阿虎進廚房裡大展身手,煮了熱呼呼的湯,冰塊小鼠聽到阿虎說要自己開動時,激動的掙脫了冰塊,最後一貓一鼠吃了個精光,再也不冷啦!

有點厚度的書,與其說是繪本,比較像是放大版的漫畫,幾乎是一頁一個動作,一頁一句話,每頁就是漫畫的一格分鏡。這是之前青林出版社官網做雙十一活動時以111元購入的,同系列的「好熱、好熱、好熱喔」沒有特價,就沒買了,後來著特賣會也沒看到,沒能補成一套有點可惜。因為內容很簡單,所以很適合讓孩子自己看,綺綺聽過沒幾次,就蠻常自己翻,還會帶進廁所大便的時候看。

《小青和小蛙:好熱、好熱啊!》
天氣太熱了,小青和小蛙一路跳,就是想找個涼爽一點的地方。從番茄田跳到南瓜田,再跳到小黃瓜田還有玉米田,不管跳到哪兒都還是好熱,直到天上起來烏雲,又是閃電又是打雷的下起滂沱大雨,小青和小蛙一路逃到芋頭田,在芋葉下躲雨。雨停了,到處都濕答答的,芋葉上滿是水珠,小青和小蛙總算不覺得熱啦!

和之前在圖書館借過的《小青和小蛙:好高、好高啊!》是同一系列的作品,小青和小蛙一邊重複說著「好熱、好熱啊!」一邊跳。我個人覺得《好熱、好熱啊!》比《好高、好高啊!》還更好,因為裡面很傳神的畫出了這些植物的特徵。現在的孩子認得盤子裡或圖片裡的玉米、番茄,但是對這些農作物怎麼生長,它們未經處理前長什麼樣子,作物的其他部位卻沒什麼概念,能夠在念繪本時偷渡植物、蔬果生長的樣子,我比較在意這點。

在青林出版社特賣會用百元購入次書,雖然內容對綺綺來說太簡單,但是綸綸也要從簡單的繪本開始聽,這本繪本文字簡單而且不斷重複類似句子,很適合幼兒,所以還是買了。綺綺聽完後 有時會在關燈睡覺時叫我憑空講這個故事,我就四處亂編各種植物讓小青和小蛙跳來跳去,最後以芋頭田和下雨完玩水作結就對了。

《大頭仔生後生》
台語歌詩,講大頭仔遇到老婆結婚生子,做了各式各樣生意,直到小孩長大成人。出現的生意有種鳳梨、採茶、賣米糕、肉粽、米粉、花枝等。

本書也是在青林出版社特賣會以百元購入,第二次去特賣會節制很多,選了這本用台語發音的繪本,希望可以讓綺綺接觸一點台語。沒想到綺綺還蠻喜歡的,有時候還會自己喃喃自語唸裡面的句子,至於發音不標準,就不強求了,因為媽媽本人也超不標準的,哈。台語不好的人其實不用擔心,因為網路上都可以找到其他人唸的版本,我也是先聽過才唸給綺綺聽的。封底內頁有些古早東西下面標中文的台語發音,媽媽還不是每個都會唸呢,真尷尬。

《環遊世界做蘋果派》
蘋果派的材料有:蘋果、麵粉、糖、肉桂粉、鹽、奶油、蛋。但想做蘋果派的時候市場關門了,只好到世界各地找原料。首先搭船到義大利跟農夫要一兩把麥子,接著跳上火車去法國,跟母雞要蛋,乾脆直接帶走一隻母雞以便得到新鮮的蛋,然後想辦法去斯里蘭卡,在雨林裡有豹子在打瞌睡的肉桂樹上撕片樹皮,然後打個便車到英國邀請一隻母牛一起走,再偷溜上一艘要開回牙買加的貨船,中途用罐子撈一些海水,抵達牙買加後跟當地的人要幾根甘蔗,最後搭飛機回家,中途直接在美國佛蒙特州跳傘,找蘋果園要幾顆蘋果,總算可以回家了。接著把麥子磨成麵粉,肉桂樹皮磨成肉桂粉,蒸餾海水得出鹽巴,請雞下蛋,擠牛奶搗奶油,切蘋果,就可以來就可以做蘋果派了。

超級不合理又落落長的一本繪本,完全無法理解為什麼要跑去英國和法國就為了得到牛奶和雞蛋,而且搭乘的交通工具也怪怪的。但是綺綺超級愛這本繪本,讓我念好多好多次,但是這一本繪本字又多又長,念到我看到這本繪本都會怕。繪本的內頁有簡略的世界地圖,所以可以大概跟小孩解釋一下五大洲,但是這個地圖實在是太太簡約了,上面完全看不出來台灣日本菲律賓這些國家,沒有辦法清楚解釋還不如不要講,所以我也只有大略帶過去而已,下次想要在圖書館找認真介紹世界地圖的書。


綺綺 3y6m

Comments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親子共讀:《聽說小豬變地瓜了!》、《我相信你》

  (大班上學期週末共讀繪本) 綺綺連續兩週從學校帶回來的都是宮西達也的繪本,不過兩本是不同系列的。綺綺這學期已帶回來 14 本書,宮西達也的作品就佔了 3 本,真的是熱門! 12/18 帶回家的繪本:《聽說小豬變地瓜了!》 這本書很久以前借過,但是因為我自己覺得故事內容很混亂,小孩聽得一頭霧水,所以很快就還了,並沒有紀錄。綺綺帶這本書回來,說很有趣。 小豬向小老鼠哭訴「大野狼拿著地瓜要和他交換飯糰,飯糰拿到手後不但沒有交付地瓜,還一口氣把飯糰吃掉閃人」。小老鼠聽完跑去找小兔子幫忙,小兔子找小猴子,小猴子找小浣熊幫忙,小浣熊又找小象;但是每經過一次轉述,事件都被扭曲了一點,小象聽到「小豬把飯糰變成大野狼吃掉後,自己變成烤地瓜了」,匆匆忙忙的跑去找小豬,剛好遇到正要吃地瓜的大野狼,他從大野狼口中把地瓜(小豬?)救下,帶著他回小豬家,卻小豬家門口遇上小豬,怎麼會這樣呢! 每次動物們在轉述小豬和大野狼的糾葛時,左頁都會出現四格小圖;一邊讀一邊請小孩看圖說故事,感覺好像小學會有的習題,就算看著圖,小孩有時還是會講錯或者漏掉重要訊息,只能靠提示的讓小孩講出答案,看圖說故事也是需要練習的呢! 故事說完,問孩子「這個故事是要跟我們說什麼」,原本預期答案是傳言不可信,果然是我想多了,綺綺的答案是「講大野狼把烤地瓜拿走了」。只好帶他們重看轉述鏈,問他們每個人講的都不大一樣,而且越來越奇怪;綺綺指出只有聽到第一手消息的小老鼠講的是一樣的,其實過程還是與原版不大相同,小老鼠的版本中大野狼有將地瓜交給小豬,只是他又把他搶走了,但從結果來看是相同的,和綺綺說明後他修改意見,指出第一和第四張圖是相同的。 讀完故事和綺綺解釋什麼人的記憶並不可靠,記得的常常跟實際聽到 / 看到的不一樣,聽完再轉述的內容往往會有差異;講完馬上示範,隨口說「請你拿一顆蘋果兩根香蕉三顆橘子給我」,然後請綺綺復述,被突襲的綺綺自然講不出正確數字。了解記憶不可靠後,請他以後要轉述發生什麼事時,只講自己記得的部份,不確定的部份就不要自己腦補了,有時出發點是好意但是會好心辦壞事,別不小心當了謠言製造者和傳播者;為了讓綺綺更進入狀況,我用他班上同學的名字編了一個類似的轉述事件故事,聽到同學的名字出現在故事裡,而且劇情超展開,綺綺顯得樂不可支,這樣到底能不能記得不要亂傳話呢? 最後我問兩個人是否聽過類似的故事,兩個人都沒反...

繪本科學課:《不對、不對》、蓉蓉的氣球》,靜電與氣球

《不對、不對》 大毛熊不會說「你好」、「謝謝」、「對不起」,好朋友小兔子教他,但他總是用錯時間地點和方式(例如爬上樹大聲向小猴子說你好,小猴子嚇到跌下樹,又例如,在睡覺時間闖入小狐狸家,大聲說對不起),面對小兔子「不對、不對」的糾正,大毛熊的回應總是「可是我有說你好(對不起、謝謝)呀」,甚至故意惡作劇,反正只要有說對不起就好。 這天,大毛熊沒經過小獅子同意,穿了他的溜冰鞋跑走卻掉進路上的大坑洞,大毛熊大聲呼救,但是沒有人要來幫忙,他想起自己捉弄別人的行為(搶小兔子的棒棒糖,踢小鹿屁股、亂丟香蕉皮害小牛跌倒),總算了解為什麼小兔子總是對他說「不對、不對」,他大聲說「對不起」。忽然間天上落下水來,原來是小動物們提著水桶來倒水,水位上升,他總算浮起來爬了出來。脫困的大毛熊從此以後會好好說「你好、謝謝、對不起」,而且再也不捉弄大家了。 《蓉蓉的氣球》 蓉蓉和媽媽去逛街,得到了一顆黃色的氣球,綁在手上的氣球平安的隨他返家,進了家門他開心解開繩子,氣球飄到天花板上,媽媽才幫他拿下來又失手飛上去了,媽媽於是把氣球綁在湯匙上讓蓉蓉帶著氣球去院子裡玩。蓉蓉玩得正開心,來了一陣風把氣球颳到樹上去,媽媽拿了兩根棍子但鉤不下來。蓉蓉一直哭,哭得吃不下飯,氣球是他的朋友,他想和氣球一起刷牙吃飯睡覺。媽媽承諾他明天要去借梯子救氣球,蓉蓉看著窗外的氣球,在黑夜中就像月亮一樣,放心的去睡了。 老師故事說到一半,綺綺就大喊「我有辦法,我爬到樹上把他接住,我爬爬爬爬(雙手一邊作出攀爬動作)」,非常投入劇情。 科學實作 — 靜電 老師拿出氣球,問大家要怎麼樣才能把氣球固定在頭上像米老鼠一樣,有小朋友提議膠水、橡皮筋,綺綺:「啊,我想到了,膠帶」。最後老師一邊摩擦氣球一邊請小朋友一起數到十,氣球就能吸在頭髮上了。每個小朋友都得到兩顆氣球自己實作。接著發給每個小朋友裝有小顆粒保麗龍球的透明夾鏈袋,裡面還放了幾隻玻璃紙小魚,讓夾鏈袋充氣鼓脹再把摩擦過的氣球靠上去,保麗龍球、小魚就會吸附或者排斥。

親子共讀:《小奈奈的超厲害生日大餐》、《我吃拉麵的時候⋯⋯》

(中 班上學期週末共讀繪本) 每週五都很期待打開綺綺的書包,看看帶回來共讀的班書是什麼。遇到輕鬆內容的時候,媽媽心情也感到很輕鬆,遇到有帶到嚴肅議題的繪本時,媽媽也覺得很有挑戰性。 目前帶回的六本班書中有兩本內容和戰爭、人權有關(本次的《我吃拉麵的時候⋯⋯》和上次紀錄的《馬戲團來到我的村子》),雖然是擦邊球式的帶到,而不是寫實的揭開戰爭的殘酷與悲慘,但是老師願意選這樣的繪本作為班書,我在意外之餘也感受到老師的用心。只選開開心心好笑好玩的繪本,在班上念故事應該很輕鬆吧,但老師卻願意脫離舒適圈,實在值得喝采。 10/25 帶回來的繪本:《小奈奈的超厲害生日大餐》 小奈奈的奶奶教導她選擇食物要考慮營養均衡,要吃讓身體健康的四種食物,分別是有綠色精靈的蔬菜或海藻類料理,黃色精靈的米飯或麵包、麵類,紅色精靈的肉類或魚類料理,白色精靈的味噌湯或清湯的湯品。剛好小奈奈的媽媽要生日了,小奈奈決定為媽媽做一餐飯,她和奶奶一起擬了包含四種精靈的菜單:豆腐淋蛋、小松菜拌炸豆皮、鹿味菜櫻花蝦飯、糯米湯圓湯,在奶奶的協助下完成了媽媽的生日餐。 這本繪本對我來說實在很像教科書(只是充滿圖畫外加假借奶奶之口而已),但綺綺卻很買單。小奈奈的奶奶在吃到飽自助餐餐廳教導她拿取食物時要注意份量,吃多少拿多少才不會浪費,還說了甜點、飲料不算在正餐裡面,是飯後才能吃的,不能吃太多只能吃一點點;這兩點綺綺記得挺牢的,除了會一再和大人確認自己的行為是否構成浪費外,當吵著要喝飲料時,聽到媽媽舉出奶奶的提醒,也會瞬間妥協改成乖乖吃完再說。到底是繪本有魔力,還是綺綺太單純呢? 這本繪本裡有詳盡的圖解,說明每道菜的步驟以及變化替代食譜,封底蝴蝶頁還補充了準備、善後工作以及料理安全注意事項。幸好綺綺沒吵著要做和小奈奈相同的料理,這麼日本風的菜譜,和我平常的料理差超多的! 忽然想到綺綺很喜歡家裡的《雨蛙博士的野莓點心教室》,雨蛙博士帶領野鼠們採回一車野莓,接著圖解野鼠們如何製作野莓果醬、野莓果凍、野莓蛋糕。超多字的製作步驟,媽媽沒有偷斤減兩的如實念出,綺綺也很有耐心的要聽完料理步驟,我想綺綺長大後應該也會喜歡看食譜吧! 11/1 帶回來的繪本:《我吃拉麵的時候⋯⋯》 第一頁男孩自述自己在吃拉麵,接著場景一個個切換,呈現同一個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