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Posts

Showing posts from January, 2020

《神奇收費亭》讀後摘記

《神奇收費亭》 The Phantom Tollbooth 作者: Norton Juster 譯者:   吳宜潔 繪者:   Jules Feiffer 2020/01/24 閲畢 推薦度: ★★★★ 想趁過年回台中時送外甥女幾本書,看到繪本小情歌的推薦覺得很有意思,買來送人前自己先來讀。 故事是在說一位名叫米羅的小男孩,整天抱怨好無聊,什麼事都沒勁,他收到了個意外包裹,按照包裹裡的指示組裝了個收費亭,米羅投幣繳費,開著他的玩具車進入了個奇幻世界,展開一段意想不到的冒險。故事主線是明明就不是會自告奮勇攬事上身的米羅答應了要去解救兩位被禁錮在山裡有惡魔把守的公主,米羅一路上遇到很多奇人異士,像是負責指揮交響樂團演奏早上、中午、晚上的濃豔大師,如果不演奏世界就不會有任何顏色;漂浮在空中,隨著年紀增長朝地上慢慢發育到長大才落地的男孩;取意者幫助人們發現他們沒有在找的東西,聽見他們沒有在聽的聲音,追求他們沒有追求的目標,還有根本不存在的氣味,偷走人原本的意圖、奪走人的責任感、摧毀人對均衡的感受。奇幻世界不只人怪,地方也怪,沒有思考,沒有好好留意身邊事物,漫不經心的人便常常被困在無聊谷裡,不動腦筋就無法前進;名為真實的城市因為人們只顧著用最快速度行走,只看腳步什麼也不瞧,只求早早抵達目的地,隨著移動速度變快,周圍的東西越來越醜越來越髒,因為沒人注意,城市漸漸微弱模糊終至消失,而人們繼續這樣住在看不見的屋子裡、住在早已消失的街道,永遠看不出要找什麼;對某件事亂下結論,就會掉到結論島,「 下結論很快,但要回頭可沒那麼容易 」,要費盡力氣從知識海游回去。 故事裡面很多設定對話都很有趣,有的根本就反串,明顯就是為了逼使讀者反省自己平時是不是懶得思考,是不是對周遭漠不關心,是不是腦子太僵硬不會換個角度想想,是不是只顧著看遠方卻看不到眼前,是不是故意為自己找一堆瑣事讓自己不用處理大事⋯,如果一直把自己代入,會有種不停被打臉的羞愧感。 儘管故事易讀,但關卡和角色太多,而且為了讓他們展現迥然於現實的價值觀,每一個都有很長的篇幅,讀到後半部耐性都沒有了。給本書四顆星是因為覺得作者真的很有創意,居然有辦法想出這麼多有趣點子,這是成人會感到有些幼稚而認為適合青少年看的小說,不過我已和國中距離太遠了,不是很確定青少年會不會喜歡

《成吉思汗的女兒們》讀後摘記

《成吉思汗的女兒們》 The Secret History of the Mongol Queens: How the Daughters of Genghis Khan Rescued His Empire 作者: Jack Weatherford 譯者:   黃中憲 出版社: 時報出版 出版日期: 2018/02/13 2020/01/15 閲畢 推薦度: ★★★★★ 大學時通識課修了門專講西藏的課,老師特別提醒大家在西藏,只有貴族和僧侶識字,他們掌握了文字也就掌握了對事件的詮釋權,文獻內容可能只是部分真實甚至不是真實,在閱讀西藏文獻時要時時記得這點。在西藏,掌握了文字的貴族和僧侶抹除了平民的觀點,在蒙古,掌握了文字的男性則抹除了女性的存在和其功績。 作者靠著各種文獻拼湊出這些被正史略過的女性的事蹟,本書第一部分講成吉思汗的女兒們如何受命嫁給異族,統治領導異族並且幫襯娘家;第二部分講成吉思汗的媳婦們,在孛兒只斤氏男人沒本事的狀況下如何掌握權力領導氏族扶植自己的兒子;第三部分講滿都海皇后,如何在丈夫死後拒絕再嫁,自己領導國家、披掛上陣,還養大有成吉思汗血統的男童(小她二十歲),再嫁給他,最終一統蒙古(超厲害的)。中文版書名為《成吉思汗的女兒們》其實並不精確,原書名 The Secret History of the Mongol Queen (蒙古皇后秘史)還是比較貼切的。 讀完後對蒙古人(或者遊牧民族)的文化習俗有更深的認識,不同的生活環境使得人們對性別權力、夫妻關係、血緣關係有不同的理解和對待方式,大異於我們習知的觀念,我是用新奇、好酷喔的角度來看,但兩者差異太大,也難怪那些「中華正統文化至尊」的人無法接受而斥他們為蠻夷了。 本書讀起來十分流暢,說故事般的親切易讀,完全沒有讀歷史的枯燥感(自然不會如同編年史般每件事都交代年份,一方面也是因為相關資料並不齊全),譯者和校對也功不可沒,沒有奇怪的句法或錯字,讀起來真的很舒服。推薦! -- 出版社提供的內容簡介 --   十三世紀時,不知名者刪除了《蒙古祕史》裡成吉思汗論功行賞女兒的片段,僅留下「女子每行,賞賜咱」(給本族的女子們恩賞吧)語意前後模糊的文字,就連成吉思汗共有幾位女兒、她們各自的名字,都未被史冊詳加記載。儘管編

親子共讀:《快!快!宅急便》

(中 班上學期週末共讀繪本) 幼兒園共讀直接進入本學期最後一本, 1/10 就沒帶書回來了,那單獨成篇吧。 親子共讀:《快!快!宅急便》 1/3 帶回來的書:《快!快!宅急便》 爺爺奶奶摘下來香甜的蘋果,裝箱後請宅急便來家取件,蘋果箱跟著宅急便的小貨車一路收件,來到宅急便營業所後依照類別(低溫、大型、易碎)放入籠車,載著許多籠車的貨櫃車上路來到宅急便轉運中心,在轉運中心依照目的地分類後,裝滿包裹的籠車再次被推入貨櫃車。黑夜裡,宅急便貨櫃車在高速公路上奔馳,天漸漸亮了,包裹先被送到城市裡的轉運中心,再去營業所,接著上到小貨車進行配送。爺爺奶奶寄來的蘋果收到了,太好吃了! 讀完這本繪本,就了解貨運流程了。小貨車沿路收件送貨時,可以伸出手指跟著路上的箭頭和虛線移動,看司機沿路收了什麼東西,這些東西到營業所後進了哪幾個籠車,每到營業所、轉運中心,我都會請綺綺找找裝著蘋果的箱子在哪裡。 我也會請綺綺找畫面中的宅配貨車,也請他說說路上有哪些車子(警用摩托車、水泥攪拌車,救護車⋯)或是高速公路上各個貨櫃車上的圖案,這本繪本很用心,有特別為台灣版修改內容,貨櫃車甚至還寫有「 TAIWAN 」和「高雄」呢(雖然日本也有高雄,但我想這絕對不是巧合啦)!順帶一提,小貨車在都市裡送貨的頁面裡有一處斑馬線,繪者畫了四個人在過馬路,看來披頭四的確是一直在日本享有盛名呀。 在找圖的時候發現竹下文子和鈴木守合作了一系列的車子繪本,有救護車、挖土機、公車、電車、垃圾車、客運,還有修馬路,似乎可以一一接回家,讓孩子更了解他們是怎麼運作的。 之前在雨澄老師的繪本課也有聽過竹內文子和鈴木守的作品: 《大家一起鋪鐵軌》紀錄 https://jeanne0919.blogspot.com/2019/01/blog-post_28.html 《小小救援隊,出動!》紀錄 https://jeanne0919.blogspot.com/2019/04/blog-post_98.html # 親子共讀  # 繪本  # 快快宅急便  # 竹下文子  # 鈴木守  # 車車繪本

《單車失竊記》讀後摘記

《單車失竊記》,吳明益,1/14閱畢,kobo,★★★★ 很常在推薦書單中看到的書,斷斷續續的讀總算看完了,用電子書閱讀器的好處就是可以隨時隨地讀一下。 先說清楚,這本不是推理小說,只是主角家的確有台多年前和失蹤的爸爸一起消失的鐵馬。主角的心從此被鐵馬牽動著,追尋著老車,試著修復老車,而最希望的就是找回家裡失去的車子。小說前半部一直在講鐵馬的歷史,覺得沒什麼進展,搞得我好不耐煩,然後書裡有好幾個支線跳來跳去,一開始我覺得很混亂,但是到後來這些線都巧妙的交錯連結,察覺彼此關聯後便會忍不住一直讀,想知道接下來發生什麼事。這不是本開心的小說,很多歷史,老實說很沈重的。 書內有很大對話是用台語進行,吳明益老師用了很多本字,考量到大家恐怕不知道怎麼念還細心的加上拼音,一邊讀一邊用台語唸出來,別有一番趣味;有一條線的主角是鄒族日本兵的錄音自述,內容穿插了很多鄒族的世界觀和習俗。這本書涵蓋範圍很廣,考據之多難以想像,吳明益老師還有請各個領域專家幫忙檢查內容是否有誤,功夫很深。除了鐵馬歷史、鐵馬修復外,還有二戰史(包含台灣原住民被徵召去東南亞打仗、日本銀輪部隊、在東南亞的戰役)、動物園史(日本時代的動物園、林旺來台灣前在戰場上的故事)、台灣蝴蝶外銷產業(我還記得小時候去木生昆蟲博物館看到好多蝴蝶標本,小說中寫了捕蝶人的生活還有蝶畫,讓這些歷史都鮮明具體了起來)。 由於我是用電子書閱讀器讀的,整本書字型一致,書信、錄音檔穿插出現又與其他段落只有微小的縮排差異,導致我讀得很混亂,不知道為什麼內容忽然變這麼多。我猜想實體書應該有用不同的字型表示,再不然縮排也會比電子閱讀器的明顯多了(電子閱讀器可以挑戰字體大小,不像是在讀什麼紙本掃描檔那樣),這是用電子書閱讀器的缺點。 #單車失竊記 #TheStolenBicycle #吳明益 #WuMingYi #kobo #電子書閱讀器

《彼岸之嫁》讀後摘記

書名:彼岸之嫁  The Ghost Bride 作者:朱洋熹  Yangsze Choo 譯者:趙永芬 出版資訊:大塊文化  2019/12/26 2020/1/4 閱畢 推薦度: ★★★ 本書已被改編成影集 2020 年 1 月在 Netflix 播放。先說結論,書我覺得普,不特別推薦,大家還是看影集好了(但我沒看過就是了)。 故事背景設定在 19 世紀的英國殖民地馬六甲,講一個海峽華人女孩被死去的富家子弟鬼魂糾纏,想要進行冥婚儀式把她娶回家,這就是一個女孩不想做鬼的新娘的被動冒險愛情故事。 *  峇峇娘惹(馬來語: Baba Nyonya 或者 Peranakan ),又稱土生華人或海峽華人,是指 15 世紀初期到 17 世紀之間開始定居在馬六甲、印尼、新加坡、泰國和緬甸一帶的中國明代、清代移民後裔。   這些人的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當地馬來人或其他非華人族群的影響。   男性稱為峇峇,女性稱為娘惹。 作者本身是馬來西亞華人第四代現居美國,因為小說是寫給美國人看的,所以還要交代華人習俗,但不知道究竟是因為要寫給美國人看,還是南洋華人當時的習俗和我們習慣的所謂「中原」習俗不同,還是作者根本就對華人習俗一知半解,總之,裡面有關華人習俗文化很多地方我都覺得怪怪的(類似看 Gordon Ramsay 煮中菜,雖然中菜派系眾多博大精深我也不是什麼食評家,但還是說的出來中菜才這樣煮咧)。 原書名為 The Ghost Bride ,內文也一直採「父親要女主角去當『鬼新娘』」的用法,一般理解「鬼新娘」指的是新娘已死,和小說裡的狀況根本相反,每次讀到都覺得很違和。另外一個讓人困擾的點是書中對話常常讓人一頭霧水,搞不清楚書中的人物到底要說什麼,而且有好些對話太不像是華人會說的話了,讀起來真的很出戲。好幾次讀到一半真心想看看原文到底寫了什麼,以釐清到底是作者還是譯者的問題,我自己猜測是前者。作者在書末附錄解釋角色名字的意思時指「天青」謂「永恆的天空」,我還真不知道青可作永恆解。我想作者作為第四代華人,大概只華在血緣而已和華語斷了聯繫吧。 本書以女主角第一人稱寫作,所以必須一直忍受女主角我來我去的還有內心很多小劇場,前四分之一的故事內容實在有些無聊,挨過後的發展就比較有意思了,為了不劇透就不提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