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成吉思汗的女兒們》讀後摘記



《成吉思汗的女兒們》

譯者: 黃中憲
出版社:時報出版
出版日期:2018/02/13

2020/01/15閲畢
推薦度:★★★★★

大學時通識課修了門專講西藏的課,老師特別提醒大家在西藏,只有貴族和僧侶識字,他們掌握了文字也就掌握了對事件的詮釋權,文獻內容可能只是部分真實甚至不是真實,在閱讀西藏文獻時要時時記得這點。在西藏,掌握了文字的貴族和僧侶抹除了平民的觀點,在蒙古,掌握了文字的男性則抹除了女性的存在和其功績。

作者靠著各種文獻拼湊出這些被正史略過的女性的事蹟,本書第一部分講成吉思汗的女兒們如何受命嫁給異族,統治領導異族並且幫襯娘家;第二部分講成吉思汗的媳婦們,在孛兒只斤氏男人沒本事的狀況下如何掌握權力領導氏族扶植自己的兒子;第三部分講滿都海皇后,如何在丈夫死後拒絕再嫁,自己領導國家、披掛上陣,還養大有成吉思汗血統的男童(小她二十歲),再嫁給他,最終一統蒙古(超厲害的)。中文版書名為《成吉思汗的女兒們》其實並不精確,原書名The Secret History of the Mongol Queen(蒙古皇后秘史)還是比較貼切的。

讀完後對蒙古人(或者遊牧民族)的文化習俗有更深的認識,不同的生活環境使得人們對性別權力、夫妻關係、血緣關係有不同的理解和對待方式,大異於我們習知的觀念,我是用新奇、好酷喔的角度來看,但兩者差異太大,也難怪那些「中華正統文化至尊」的人無法接受而斥他們為蠻夷了。

本書讀起來十分流暢,說故事般的親切易讀,完全沒有讀歷史的枯燥感(自然不會如同編年史般每件事都交代年份,一方面也是因為相關資料並不齊全),譯者和校對也功不可沒,沒有奇怪的句法或錯字,讀起來真的很舒服。推薦!

--出版社提供的內容簡介--

  十三世紀時,不知名者刪除了《蒙古祕史》裡成吉思汗論功行賞女兒的片段,僅留下「女子每行,賞賜咱」(給本族的女子們恩賞吧)語意前後模糊的文字,就連成吉思汗共有幾位女兒、她們各自的名字,都未被史冊詳加記載。儘管編年史家拉希德丁寫道,「關於這些女兒,傳說頗多。」然而現今傳說幾乎已全數佚失。在掌權女性的權力移轉間、以及男性後嗣的爭名奪利中,成吉思汗女兒們的事蹟,逐步被蒙古編年史家與學者刪去。

  繼暢銷書《成吉思汗:近代世界的創造者》後,獲獎無數的人類學家魏澤福,為了找尋被歷史掩蓋的皇室女性真相,他挖掘中國朝廷的外交報告、寫給梵蒂岡的信件、穆斯林史、亞美尼亞王室編年史、馬可‧波羅等商人的回憶錄,以及道教與儒家寺廟的碑文,拼湊出蒙古皇后們的故事。她們或見於喬叟的詩和普契尼的《杜蘭朵公主》,或見於波斯手抄稿繪圖和藏族喇嘛廟的唐卡,在被世人遺忘許久之後,魏澤福以其文史考證及生花妙筆,證實了世界卻未曾忘卻她們。

  全書共分為三部,第一部主要描述成吉思汗建國後,如何利用自己的婚姻,女兒與部屬、異族的聯姻,藉此擴張並穩固蒙古帝國。第二部則由窩闊台繼位寫起,將視野推及兩百年來蒙古帝國的興衰,以及諸位掌權的皇后們如何為己位子籌謀權力。第三部則著重於復興蒙古帝國的皇后「賢者」滿都海。在她的努力下,蒙古帝國維持了三十多年與明朝共存榮的局面,直到她死後的十七世紀,才被滿清所滅。

  魏澤福這本為蒙古皇族女性翻案的非虛構大作,書寫範圍超越《蒙古祕史》,補足了正史中缺乏的女性歷史。正如其所言,本書是為了重新拼湊《祕史》裡遭刪除的那幾頁、為了讓受人冷落的章節重見天日、為了看到過去七百年來人類無緣一見的片段,付出綿薄心力,「這些蒙古王后仍在某處,八百年來只等我們再看她們一眼。」
--


#閱讀 #成吉思汗的女兒們 #成吉思汗 #TheSecretHistoryoftheMongolQueens #GenghisKhan #JackWeatherford #黃中憲 #時報出版

Comments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親子共讀:《聽說小豬變地瓜了!》、《我相信你》

  (大班上學期週末共讀繪本) 綺綺連續兩週從學校帶回來的都是宮西達也的繪本,不過兩本是不同系列的。綺綺這學期已帶回來 14 本書,宮西達也的作品就佔了 3 本,真的是熱門! 12/18 帶回家的繪本:《聽說小豬變地瓜了!》 這本書很久以前借過,但是因為我自己覺得故事內容很混亂,小孩聽得一頭霧水,所以很快就還了,並沒有紀錄。綺綺帶這本書回來,說很有趣。 小豬向小老鼠哭訴「大野狼拿著地瓜要和他交換飯糰,飯糰拿到手後不但沒有交付地瓜,還一口氣把飯糰吃掉閃人」。小老鼠聽完跑去找小兔子幫忙,小兔子找小猴子,小猴子找小浣熊幫忙,小浣熊又找小象;但是每經過一次轉述,事件都被扭曲了一點,小象聽到「小豬把飯糰變成大野狼吃掉後,自己變成烤地瓜了」,匆匆忙忙的跑去找小豬,剛好遇到正要吃地瓜的大野狼,他從大野狼口中把地瓜(小豬?)救下,帶著他回小豬家,卻小豬家門口遇上小豬,怎麼會這樣呢! 每次動物們在轉述小豬和大野狼的糾葛時,左頁都會出現四格小圖;一邊讀一邊請小孩看圖說故事,感覺好像小學會有的習題,就算看著圖,小孩有時還是會講錯或者漏掉重要訊息,只能靠提示的讓小孩講出答案,看圖說故事也是需要練習的呢! 故事說完,問孩子「這個故事是要跟我們說什麼」,原本預期答案是傳言不可信,果然是我想多了,綺綺的答案是「講大野狼把烤地瓜拿走了」。只好帶他們重看轉述鏈,問他們每個人講的都不大一樣,而且越來越奇怪;綺綺指出只有聽到第一手消息的小老鼠講的是一樣的,其實過程還是與原版不大相同,小老鼠的版本中大野狼有將地瓜交給小豬,只是他又把他搶走了,但從結果來看是相同的,和綺綺說明後他修改意見,指出第一和第四張圖是相同的。 讀完故事和綺綺解釋什麼人的記憶並不可靠,記得的常常跟實際聽到 / 看到的不一樣,聽完再轉述的內容往往會有差異;講完馬上示範,隨口說「請你拿一顆蘋果兩根香蕉三顆橘子給我」,然後請綺綺復述,被突襲的綺綺自然講不出正確數字。了解記憶不可靠後,請他以後要轉述發生什麼事時,只講自己記得的部份,不確定的部份就不要自己腦補了,有時出發點是好意但是會好心辦壞事,別不小心當了謠言製造者和傳播者;為了讓綺綺更進入狀況,我用他班上同學的名字編了一個類似的轉述事件故事,聽到同學的名字出現在故事裡,而且劇情超展開,綺綺顯得樂不可支,這樣到底能不能記得不要亂傳話呢? 最後我問兩個人是否聽過類似的故事,兩個人都沒反...

繪本科學課:《不對、不對》、蓉蓉的氣球》,靜電與氣球

《不對、不對》 大毛熊不會說「你好」、「謝謝」、「對不起」,好朋友小兔子教他,但他總是用錯時間地點和方式(例如爬上樹大聲向小猴子說你好,小猴子嚇到跌下樹,又例如,在睡覺時間闖入小狐狸家,大聲說對不起),面對小兔子「不對、不對」的糾正,大毛熊的回應總是「可是我有說你好(對不起、謝謝)呀」,甚至故意惡作劇,反正只要有說對不起就好。 這天,大毛熊沒經過小獅子同意,穿了他的溜冰鞋跑走卻掉進路上的大坑洞,大毛熊大聲呼救,但是沒有人要來幫忙,他想起自己捉弄別人的行為(搶小兔子的棒棒糖,踢小鹿屁股、亂丟香蕉皮害小牛跌倒),總算了解為什麼小兔子總是對他說「不對、不對」,他大聲說「對不起」。忽然間天上落下水來,原來是小動物們提著水桶來倒水,水位上升,他總算浮起來爬了出來。脫困的大毛熊從此以後會好好說「你好、謝謝、對不起」,而且再也不捉弄大家了。 《蓉蓉的氣球》 蓉蓉和媽媽去逛街,得到了一顆黃色的氣球,綁在手上的氣球平安的隨他返家,進了家門他開心解開繩子,氣球飄到天花板上,媽媽才幫他拿下來又失手飛上去了,媽媽於是把氣球綁在湯匙上讓蓉蓉帶著氣球去院子裡玩。蓉蓉玩得正開心,來了一陣風把氣球颳到樹上去,媽媽拿了兩根棍子但鉤不下來。蓉蓉一直哭,哭得吃不下飯,氣球是他的朋友,他想和氣球一起刷牙吃飯睡覺。媽媽承諾他明天要去借梯子救氣球,蓉蓉看著窗外的氣球,在黑夜中就像月亮一樣,放心的去睡了。 老師故事說到一半,綺綺就大喊「我有辦法,我爬到樹上把他接住,我爬爬爬爬(雙手一邊作出攀爬動作)」,非常投入劇情。 科學實作 — 靜電 老師拿出氣球,問大家要怎麼樣才能把氣球固定在頭上像米老鼠一樣,有小朋友提議膠水、橡皮筋,綺綺:「啊,我想到了,膠帶」。最後老師一邊摩擦氣球一邊請小朋友一起數到十,氣球就能吸在頭髮上了。每個小朋友都得到兩顆氣球自己實作。接著發給每個小朋友裝有小顆粒保麗龍球的透明夾鏈袋,裡面還放了幾隻玻璃紙小魚,讓夾鏈袋充氣鼓脹再把摩擦過的氣球靠上去,保麗龍球、小魚就會吸附或者排斥。

親子共讀:《小奈奈的超厲害生日大餐》、《我吃拉麵的時候⋯⋯》

(中 班上學期週末共讀繪本) 每週五都很期待打開綺綺的書包,看看帶回來共讀的班書是什麼。遇到輕鬆內容的時候,媽媽心情也感到很輕鬆,遇到有帶到嚴肅議題的繪本時,媽媽也覺得很有挑戰性。 目前帶回的六本班書中有兩本內容和戰爭、人權有關(本次的《我吃拉麵的時候⋯⋯》和上次紀錄的《馬戲團來到我的村子》),雖然是擦邊球式的帶到,而不是寫實的揭開戰爭的殘酷與悲慘,但是老師願意選這樣的繪本作為班書,我在意外之餘也感受到老師的用心。只選開開心心好笑好玩的繪本,在班上念故事應該很輕鬆吧,但老師卻願意脫離舒適圈,實在值得喝采。 10/25 帶回來的繪本:《小奈奈的超厲害生日大餐》 小奈奈的奶奶教導她選擇食物要考慮營養均衡,要吃讓身體健康的四種食物,分別是有綠色精靈的蔬菜或海藻類料理,黃色精靈的米飯或麵包、麵類,紅色精靈的肉類或魚類料理,白色精靈的味噌湯或清湯的湯品。剛好小奈奈的媽媽要生日了,小奈奈決定為媽媽做一餐飯,她和奶奶一起擬了包含四種精靈的菜單:豆腐淋蛋、小松菜拌炸豆皮、鹿味菜櫻花蝦飯、糯米湯圓湯,在奶奶的協助下完成了媽媽的生日餐。 這本繪本對我來說實在很像教科書(只是充滿圖畫外加假借奶奶之口而已),但綺綺卻很買單。小奈奈的奶奶在吃到飽自助餐餐廳教導她拿取食物時要注意份量,吃多少拿多少才不會浪費,還說了甜點、飲料不算在正餐裡面,是飯後才能吃的,不能吃太多只能吃一點點;這兩點綺綺記得挺牢的,除了會一再和大人確認自己的行為是否構成浪費外,當吵著要喝飲料時,聽到媽媽舉出奶奶的提醒,也會瞬間妥協改成乖乖吃完再說。到底是繪本有魔力,還是綺綺太單純呢? 這本繪本裡有詳盡的圖解,說明每道菜的步驟以及變化替代食譜,封底蝴蝶頁還補充了準備、善後工作以及料理安全注意事項。幸好綺綺沒吵著要做和小奈奈相同的料理,這麼日本風的菜譜,和我平常的料理差超多的! 忽然想到綺綺很喜歡家裡的《雨蛙博士的野莓點心教室》,雨蛙博士帶領野鼠們採回一車野莓,接著圖解野鼠們如何製作野莓果醬、野莓果凍、野莓蛋糕。超多字的製作步驟,媽媽沒有偷斤減兩的如實念出,綺綺也很有耐心的要聽完料理步驟,我想綺綺長大後應該也會喜歡看食譜吧! 11/1 帶回來的繪本:《我吃拉麵的時候⋯⋯》 第一頁男孩自述自己在吃拉麵,接著場景一個個切換,呈現同一個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