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小不嚨咚讀書會:《高麗菜弟弟的星期天》、《下雪天》、《是誰呀?》、《噠酷唧嚧噠酷唧嚧……最早的歌……》、《誰和我一起搭公車?》、《熊貓先生,我願意等》、《おしろで だあれ》、《みて!》



11/4 小不嚨咚讀書會紀錄

今天加綸綸只有三個小朋友來聽故事,最後兩個故事時又來了兩個小朋友,說起來大人還比小孩多呢!雖然故事我也能講,平常也會在家講故事,但來聽故事可以聽到很多我不會選的書,增廣見聞很不錯呢。

《高麗菜弟弟的星期天》
星期天,豬小弟遇到高麗菜弟弟,「我的肚子好餓,我要把你吃掉!」就在這個時候,樹叢裡面出現三隻手,「歡迎光臨,歡迎光臨,這裡有好吃的東西喔!」三隻舉著手的大白貓現身了!嚇了一跳的豬小弟和高麗菜弟弟跟了過去,眼前出現了一望無際的高麗菜田,豬小弟口水都流了出來,然而高麗菜田馬上消失不見,豬小弟的身體呼嚕呼嚕的抖個不停,這個時候又聽到了「歡迎光臨,歡迎光臨,這裡有好吃的東西喔!」三隻貓又出現了,雖然有點害怕,豬小弟和高麗菜弟弟還是跟了過去,舉目所及全部都是舉著手的白色招財貓,肩併著肩貼在一起的貓咪們忽然間消失,同樣的招呼聲再次出現,這回出現的是摩頂擦踵的豬群,當然豬群又消失了,同樣的招呼聲再次召喚他們,但是這次什麼東西也沒出現,只聽到「歡迎光臨,歡迎光臨,這裡沒有好吃的東西喔!」貓咪就消失了。高麗菜弟弟覺得豬小弟很可憐,「我請你去我家好吃的東西吧」。

上週的《高麗菜弟弟》的系列作品,繪本中的豬小弟看起來和《高麗菜弟弟》中的豬山先生一模一樣,只是小了些。   這本的內容走的是奇幻風格,雖然一次出現一堆貓衝擊性很強很吸睛,但是孩子們的反應沒有《高麗菜弟弟》來得大,想要超越前作不容易呀!《高麗菜弟弟》中有著大人比較有共鳴的對話,本書同樣也有,面對著龐大的豬群,高麗菜弟弟問豬小弟「你會吃豬嗎?」,豬小弟回答自己不吃豬也不吃豬排,這種對話當然現場只有大人哈哈笑,孩子們一概狀況外。

《下雪天》
冬天早晨,彼得向窗外看去,白雪蓋住一切。走出室外,路旁堆滿雪,空出可以走的路。彼得在雪地上慢慢走 ,用腳印畫線,在雪地裡找到樹枝,也可以畫畫線,還可以拍樹上的雪。下雪天可以打雪仗、堆雪人、躺在地上做雪天使,還可以假裝爬山,從雪山上一口氣溜到山腳下,回家前抓一把雪壓緊做成雪球,放進口袋明天再玩。在家跟媽媽說說今天發生的事 ,洗個熱水澡,睡前彼得檢查口袋,發現雪球不見了,他好傷心的上床去,晚上的夢裡太陽出來後雪都融化了。早晨,夢消失了,雪還在,而且還在飄新的雪,快快起床再去找朋友們玩吧!

這本書1962年在美國出版,老師說這個作者的作品只畫黑人小孩,著墨社區小孩的故事,據說有黑人孩子讀到後說那就是自己的故事。這也讓我想到盒裝彩色筆裡總有隻叫做「膚色」的微粉紅色彩色筆,根本就不是黃種人的膚色,小時候我常常糾結於要給人塗上看起來白裡透紅很漂亮的「膚色」,抑或與自己實際膚色相近但看起來有點髒髒的「土黃色」。就連小時候還不清楚種族歧視的自己都有這種膚色情結了,對本書出版年代的黑人孩子們來說,有和自己相同膚色作為主角的繪本意義更顯重大。

故事內容很平淡,沒什麼驚心動魄情節或者戲劇化轉折,頂多就是調皮捅樹枝淋了滿頭雪,或是發現自己還不夠格和大哥哥們打雪仗,就是日常生活會有的體驗。讀著故事,好像跟著彼得一起踏入戶外。呼吸著清澈冰涼的空氣,看彼得在雪天裡如何自得其樂。

讀外國繪本可以看到其他地方生活體驗,讀多了翻譯繪本,孩子們好熟悉下雪,說到冬天就會想到白雪,問題是台灣除了高山外,根本不會下雪,除非出國也沒機會玩雪,這種連結好不真實呀。不知道有沒有特別提到東北季風、西北雨或者夏天黏答答悶熱天氣的繪本呢?和在地氣候有關的繪本我只想到了《山伯伯的下午茶》有提到山裡的霧氣還有芒草,再來就是《颱風來了》,但是日本人畫的颱風太沒台灣味了,和我們的共同記憶不相符,還是缺了些味道呀。

《山伯伯的下午茶》的共讀紀錄: http://jeanne0919.blogspot.com/2019/10/blog-post.html

《颱風來了》的共讀紀錄: http://jeanne0919.blogspot.com/2018/10/blog-post_13.html

《是誰呀?》
每一頁都有個用樹葉遮臉的動物,翻頁後樹葉拿下,出現了小淘氣恐龍、帥獅子、調皮鬼貓咪、愛炫耀的孔雀(一開始被樹葉擋住好像是鳥)、跳遠冠軍青蛙,下一個用樹葉遮著臉的看起來像是大肚子的猩猩,到底是誰呢?原來是爸爸啊!小朋友和爸爸手牽手要回家了,明天還要一起玩喔!

很適合年幼孩子的繪本,每個動物都是個小驚喜,綸綸非常喜歡,一直黏在書前用手指動物。讀到疑似大肚子猩猩時,老師問小朋友覺得是什麼動物,綸綸居然說是自己,出現爸爸以後,老師問小朋友這是誰,結果其中一位小朋友答非所問的說是腳,綸綸馬上伸腳應和,真是太有趣了。

《噠酷唧嚧噠酷唧嚧……最早的歌……
在人類誕生的以前的以前,那時火山還在噴發,除了山的聲音「咚鏘咚鏘」以外就沒有其他的聲音了,自古以來就是這樣,這個聲音就是如此嘈雜、寂寞,禽龍覺得好寂寞。有一天飛來了隻小翼龍,雖然小翼龍只會叫「噠酷唧嚧 噠酷唧嚧」,但禽龍的世界裡有了新聲音,他很高興,只要聽到「噠酷唧嚧 噠酷唧嚧」就好開心。這是最早的歌,這是禽龍見到新朋友時地球最早出現的歌。

雖然內容是遠古的冷血動物,粗筆觸渲染各種色彩的水彩畫,充滿了溫暖。老師說這本書是改編自詩人獻給古生物學家的一首詩,的確也是只有詩人才想得出這種內容吧。這麼詩意的繪本,偏愛故事性的我是不會借的,來讀書會才能聽到各種繪本不偏食。不過顯然孩子們完全不懂 自己在聽什麼,一直亂叫、用手指龍,也虧得老師有辦法面對一群小恐龍繼續平靜的念完。

《誰和我一起搭公車?》
小女孩和媽媽道再見,自己搭公車要去奶奶家,媽媽準備準備萬全,帶了外套和點心不只自己吃還和車上的動物乘客分享。車子穿越森林還進了隧道,一路上動物乘客們上上下下,小女孩看東看西的,還在車上抓小偷,忘記數過了幾站,幸好窗外的景色很眼熟,而且奶奶就等在公車站牌,第一次搭公車成功!

配合公車造型而特別細長的繪本,可以看到車廂全貌,乘客舉動一覽無遺,每一頁都可以前後對照乘客有沒有什麼新變化,當然也是有沒變的,像是從頭睡到尾的樹獺。隨著公車前進,窗外的景色也不停變換,特別的是進入隧道後一片漆黑,只看得到車內的剪影。這本書前的文字都是以小女孩為第一人稱,自言自語的說話,所以其實沒什麼內容,比較適合細細翻看比對圖畫中前後細節的,單用聽的就錯過太多趣味了。

充滿動物的繪本很合小朋友胃口,坐在最前面的綸綸一直指著動物,車廂內都是動物,可以從第一頁一路指到最後一頁,但是當公車開到森林時,老師問是誰在站牌等著上車,綸綸卻只指車子,不指站牌旁的狼,奇怪耶。

《熊貓先生,我願意等》
熊貓先生不知道在做什麼,小動物們一一詢問,熊貓先生千篇一律的回答「等著看,這是驚喜喔!」羊駝、食蟻獸、兔子、鸛鳥不願意等都離開了,只有企鵝一遍遍重複說「我願意等喔!」唯恐熊貓先生忽略自己,還大吼「我還在等喔!」熊貓先生總算完工,大驚喜:灑滿彩色巧克力米的超大甜甜圈!看到比自己還要大的甜甜圈,企鵝開心大喊「太值得啦!」迫不及待開吃。

說來慚愧,我家有熊貓先生套書,擺了一年都還沒拆封,不只買入價格很漂亮,擺了一年還維持的很漂亮(這不是理所當然的事嗎,哈哈哈),實在是因為買原文比較懶得拿出來唸啦。這次讀書會聽完,真心覺得內容有趣、文字少又簡單,而且圖畫超可愛(這種畫風應該沒有人不愛),小孩一定愛死了,馬上列為回家作業。已經聽過中文版的綸綸,看到書就一直叫,顯然很有印象,綺綺一開始還在糾結羊駝沒有眼睛(媽媽回答被長毛遮住了,綺綺覺得很恐怖不喜歡),但馬上抓到故事節奏,知道這些動物都不會等,只有企鵝會等,看到超大甜甜圈時也配合的發出讚嘆聲,唸給聽得懂的孩子果然比較有意思。

《おしろで だあれ 》(城堡裡是誰)
法文原版的封面是大大的Méli-Mélo(各式各樣)加上小字en chine(在中國),我自己理解為就是中國大雜燴。這本是洞洞書,右頁都挖了個動物外型的洞,從次頁透出花紋來,每一回合都是個問答,問動物在做什麼或在哪兒,翻頁後就是動物的回答。

熊貓先生,熊貓先生,你在在意什麼事呢?我擔心在竹林中練武的大哥把竹子打斷。後面還出現了看著帆船的魚、開屏給倒茶仕女看的孔雀、望著萬里長城的龍、看毛筆寫虎字的老虎、在水田中的水牛等。

法國人畫的繪本,就是外國人眼裡的中國,選的中國意象有些蠻微妙的(例如孔雀就不是我會聯想在一起的中國意象),不知道是不是為了配合簡明的輪廓,裡面的圖像有好些越南而不是中國,從外國人理解的東洋風角度來看,還蠻有意思的。這個系列除了在中國外,還有(看法文直譯)在農場、在袋鼠國、在印第安人的家,不知道這幾本繪本在當地人眼裡是否接地氣呢。

《みて!》
這本繪本很有意思,從頭到尾只出現了三句話,其他全靠圖片呈現:

みて(mite,你看)
みた(mita,看到了)
みてて(mitete,看著)

小女孩從遊輪甲板延伸出的跳板跳下,游泳圈和衣服還留在空中,人已落水。在海中踩到一個紅色物體,又迅速彈出水面,套進停格在空中的衣物和游泳圈,回到跳板上。她開心的對甲板上的爸爸大喊「看!」爸爸意興闌珊回答「看到了。」頭上腫了一個包的大章魚不悅地浮出水面,看到比遊輪還巨大的章魚聳立在面前,小女孩興奮要爸爸看「看!」爸爸一樣回答「看了。」接著小女孩毫無畏懼的往大章魚丟東西,游泳圈套上章魚嘴巴草帽覆上章魚頭上的包,神射手小女孩再次興奮大喊「看!」沒想到迎來的是眾人畏縮成團的回應「看到了。」咦,為什麼好像兩邊不同調呢?原來大家看到是把遊輪包圍的大章魚群呀。這時,章魚用觸腕將草帽抓下,示意大家注意「看著!」草帽向小女孩扔出,未中,真是尷尬無奈呀。

高畠那生老師的作品原來已不是第一次接觸,上回讀書會的《青蛙出門去》還有曾共讀過的《印度豹大拍賣》(還沒寫心得)都是呢!三本繪本繪畫風格不一樣,但是都同樣有趣,蘊含不同的巧思。沒有什麼文字的繪本,超適合小小孩的,老師在念前一本《おしろで だあれ 》時,綸綸就坐在一旁獨自翻看起這本來了,搞不好他還真的看得懂喔!

綸綸 1y9m
綺綺 4y4m

#親子共讀 #小不嚨咚 #高麗菜弟弟的星期天 #高麗菜弟弟 #下雪天 #是誰呀 #最早的歌 #誰和我一起搭公車 #熊貓先生 #Mr.Panda #我願意等 #絵本 #高畠那生#おしろでだあれ #みて

Comments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親子共讀:《聽說小豬變地瓜了!》、《我相信你》

  (大班上學期週末共讀繪本) 綺綺連續兩週從學校帶回來的都是宮西達也的繪本,不過兩本是不同系列的。綺綺這學期已帶回來 14 本書,宮西達也的作品就佔了 3 本,真的是熱門! 12/18 帶回家的繪本:《聽說小豬變地瓜了!》 這本書很久以前借過,但是因為我自己覺得故事內容很混亂,小孩聽得一頭霧水,所以很快就還了,並沒有紀錄。綺綺帶這本書回來,說很有趣。 小豬向小老鼠哭訴「大野狼拿著地瓜要和他交換飯糰,飯糰拿到手後不但沒有交付地瓜,還一口氣把飯糰吃掉閃人」。小老鼠聽完跑去找小兔子幫忙,小兔子找小猴子,小猴子找小浣熊幫忙,小浣熊又找小象;但是每經過一次轉述,事件都被扭曲了一點,小象聽到「小豬把飯糰變成大野狼吃掉後,自己變成烤地瓜了」,匆匆忙忙的跑去找小豬,剛好遇到正要吃地瓜的大野狼,他從大野狼口中把地瓜(小豬?)救下,帶著他回小豬家,卻小豬家門口遇上小豬,怎麼會這樣呢! 每次動物們在轉述小豬和大野狼的糾葛時,左頁都會出現四格小圖;一邊讀一邊請小孩看圖說故事,感覺好像小學會有的習題,就算看著圖,小孩有時還是會講錯或者漏掉重要訊息,只能靠提示的讓小孩講出答案,看圖說故事也是需要練習的呢! 故事說完,問孩子「這個故事是要跟我們說什麼」,原本預期答案是傳言不可信,果然是我想多了,綺綺的答案是「講大野狼把烤地瓜拿走了」。只好帶他們重看轉述鏈,問他們每個人講的都不大一樣,而且越來越奇怪;綺綺指出只有聽到第一手消息的小老鼠講的是一樣的,其實過程還是與原版不大相同,小老鼠的版本中大野狼有將地瓜交給小豬,只是他又把他搶走了,但從結果來看是相同的,和綺綺說明後他修改意見,指出第一和第四張圖是相同的。 讀完故事和綺綺解釋什麼人的記憶並不可靠,記得的常常跟實際聽到 / 看到的不一樣,聽完再轉述的內容往往會有差異;講完馬上示範,隨口說「請你拿一顆蘋果兩根香蕉三顆橘子給我」,然後請綺綺復述,被突襲的綺綺自然講不出正確數字。了解記憶不可靠後,請他以後要轉述發生什麼事時,只講自己記得的部份,不確定的部份就不要自己腦補了,有時出發點是好意但是會好心辦壞事,別不小心當了謠言製造者和傳播者;為了讓綺綺更進入狀況,我用他班上同學的名字編了一個類似的轉述事件故事,聽到同學的名字出現在故事裡,而且劇情超展開,綺綺顯得樂不可支,這樣到底能不能記得不要亂傳話呢? 最後我問兩個人是否聽過類似的故事,兩個人都沒反...

Elephant!!!!

很明顯的,大家可以看出來,這張不是我收到的明信片,而是我要寄出的明信片。起因在於,這次postcrossing指定的對象的有趣請求:

繪本科學課:《創意帽子屋》、《小熊走鋼索》,平衡鳥和跳跳豆

今天的繪本 —— 《創意帽子屋》 森林中開了一家帽子店,樹上掛滿帽子,老闆幫不同的小動物找到適合他們的帽子:兔子的帽子剛好有兩個凸處,大象的帽子特別大,小鼴鼠的帽子上附了探照燈,鴨爸媽和小鴨們的帽子上標字母和數字,猴子的帽子上長了香蕉樹,松鼠們來時已經沒帽子了,但是老闆頭上的帽子剛好適合他們。下次開店時會有更多創意帽子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