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親子共讀:《雞蛋姐姐》、《這是蘋果嗎?也許是喔》


(中班上學期週末共讀繪本)


紀錄一下綺綺這兩週從幼兒園帶回家共讀的書

11/8帶回來的書:《雞蛋姐姐》

雞蛋姐姐早就長大了,卻不想從蛋殼裡出來。爸爸很疼雞蛋姐姐,對她很溫柔,而且因為爸爸都不會生氣,所以雞蛋姐姐變得有一點任性。每天出門散步總是爸爸抱著雞蛋姐姐,不論雞蛋姐姐想做什麼想去哪都依著她,如果不如她意,雞蛋姐姐就大哭大鬧。這天雞蛋姐姐吵著要吃一顆結在好高的樹上的果子,爸爸沒爬上樹反倒重重摔在地上。回家路上,雞蛋姐姐小聲安慰垂頭喪氣的爸爸,讓他別傷心,自己不吃果子也沒關係。回到家後爸爸累壞了的按摩雙腿,雞蛋姐姐也很想幫忙,但是爸爸說她還住在蛋殼裡,沒有手沒辦法幫忙,為了爸爸,雞蛋姐姐決定自己該長大了。她奮力撐破蛋殼,破殼而出!這天晚上,雞蛋姐姐第一次把身體張得開開的睡覺,還和爸爸手牽著手呢!

在讀到雞蛋姐姐耍任性的時候,綺綺不由自主的發出了不贊同的聲音,問她雞蛋姐姐這樣對嗎,綺綺回答不對,其實孩子都知道是非對錯。其實綺綺也常常像雞蛋姐姐不如意就哭,他看到雞蛋姐姐這樣也說雞蛋姐姐不好,可是應用到自己身上還是有點難在情緒來時不哭。或許孩子是因為知道父母不管如何都愛自己所以沒有顧忌,想想他們也是都在包容我這個很多方面不足的媽媽。

綸綸很喜歡這本書,會自己翻到爸爸摔的地上那頁,一直哇哇叫。綺綺則是覺得雞蛋姐姐很厲害很勇敢,可以用手把蛋殼撐破。初聽到綺綺的回答,覺得她抓錯重點,但讀繪本何必一定要有正確答案,同一本繪本,我看到的是爸爸的包容和雞蛋姐姐的任性,綸綸看到的是爸爸的痛,綺綺看到的則是雞蛋姐姐的勇氣,從綺綺的回答裡我反而看到了自身成人視角的侷限。

之前帶回來的《金雞蛋哥哥》和這次的《雞蛋姐姐》都很溫馨,秋山匡這兩本作品撫慰性很強,是大人看了也會暖心的作品;同樣著墨於教養和親子關係的繪本《最喜歡媽媽了!》,由孩子說出聽到大人不耐煩的催促、責罵、抱怨的感受,強迫成人讀者易地而處,閱讀自己曾說出口的相似話語,讓人愧疚難耐。無法面對自己的不足,後者的閱讀經驗實在不佳,就算是大人也想要在讀繪本中獲得療癒呀。

《最喜歡媽媽了!》的共讀紀錄:
http://jeanne0919.blogspot.com/2018/12/blog-post_31.html


11/15帶回來的書:《這是蘋果嗎?也許是喔》

男孩回家在桌上看到一顆蘋果,開始無止盡的幻想。其實不是蘋果,它裡面是空心的/只是外表像蘋果的橘子/是艘太空梭/本身是顆星球上面有很多蘋果星人/蘋果還有很多各式各樣奇形怪狀的親族/是個經歷過無數時空的蘋果(遇過原始人、砸過牛頓⋯⋯)/幻想蘋果忽然長大一口吞了自己,然後自己縮小變成一顆蘋果,兩邊互換。

起初假定眼前的不是蘋果,接著男孩開始思考眼前確實是蘋果的可能性,想像了各種咬下去後的可能狀況,最終,男孩還是去問媽媽這顆蘋果可不可以吃,咬下去後確認這就是一顆普通的蘋果。

不是第一次讀吉竹伸介的作品,他的作品風格很一致,就是可以從單一事物延伸出各式各樣的狀況,本書是關於蘋果,《猜猜我在比什麼》則是關於小女孩透過肢體假扮的東西,《脫不下來啊!》則是男孩要脫衣服卻卡在頭上然後幻想自己一輩子都要這樣過,每一本都是想像力大激發,讓人佩服作者可以設想到那麼多種可能。翻開書頁看到這麼多設想(這麼多字),真的很想直接闔上不讀,最後還是快速呼嚨過去(作者想了近百種不同外型的蘋果親戚,我投降沒有每個念過),然後整個週末都不主動提起要念這本繪本,暗暗決定吉竹伸介同類型的另外兩本作品(《最一個機器人假裝是我》和《爺爺的天堂筆記本》)還是留待小孩識字自己讀就好。

雖然覺得書中的男孩也想太多太多了吧,但是不得不說,這個男孩很有當哲學家的潛力,想到最後都開始懷疑自己的存在了。看書中男孩光是見到一顆蘋果就能在原地呆立思考那麼久,千百萬個念頭在腦袋中跑跳叫囂,不禁讓我開始好奇自己的小孩總是能在自己的世界中對我的呼喊充耳不聞,莫非正在進行飽含哲學意涵的思考,又或者深陷在腦細胞激活反應的無數個情境泡泡中?還是,其實就是不想理我呢?



#親子共讀 #繪本 #雞蛋姐姐 #秋山匡 #這是蘋果嗎 #吉竹伸介

Comments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親子共讀:《聽說小豬變地瓜了!》、《我相信你》

  (大班上學期週末共讀繪本) 綺綺連續兩週從學校帶回來的都是宮西達也的繪本,不過兩本是不同系列的。綺綺這學期已帶回來 14 本書,宮西達也的作品就佔了 3 本,真的是熱門! 12/18 帶回家的繪本:《聽說小豬變地瓜了!》 這本書很久以前借過,但是因為我自己覺得故事內容很混亂,小孩聽得一頭霧水,所以很快就還了,並沒有紀錄。綺綺帶這本書回來,說很有趣。 小豬向小老鼠哭訴「大野狼拿著地瓜要和他交換飯糰,飯糰拿到手後不但沒有交付地瓜,還一口氣把飯糰吃掉閃人」。小老鼠聽完跑去找小兔子幫忙,小兔子找小猴子,小猴子找小浣熊幫忙,小浣熊又找小象;但是每經過一次轉述,事件都被扭曲了一點,小象聽到「小豬把飯糰變成大野狼吃掉後,自己變成烤地瓜了」,匆匆忙忙的跑去找小豬,剛好遇到正要吃地瓜的大野狼,他從大野狼口中把地瓜(小豬?)救下,帶著他回小豬家,卻小豬家門口遇上小豬,怎麼會這樣呢! 每次動物們在轉述小豬和大野狼的糾葛時,左頁都會出現四格小圖;一邊讀一邊請小孩看圖說故事,感覺好像小學會有的習題,就算看著圖,小孩有時還是會講錯或者漏掉重要訊息,只能靠提示的讓小孩講出答案,看圖說故事也是需要練習的呢! 故事說完,問孩子「這個故事是要跟我們說什麼」,原本預期答案是傳言不可信,果然是我想多了,綺綺的答案是「講大野狼把烤地瓜拿走了」。只好帶他們重看轉述鏈,問他們每個人講的都不大一樣,而且越來越奇怪;綺綺指出只有聽到第一手消息的小老鼠講的是一樣的,其實過程還是與原版不大相同,小老鼠的版本中大野狼有將地瓜交給小豬,只是他又把他搶走了,但從結果來看是相同的,和綺綺說明後他修改意見,指出第一和第四張圖是相同的。 讀完故事和綺綺解釋什麼人的記憶並不可靠,記得的常常跟實際聽到 / 看到的不一樣,聽完再轉述的內容往往會有差異;講完馬上示範,隨口說「請你拿一顆蘋果兩根香蕉三顆橘子給我」,然後請綺綺復述,被突襲的綺綺自然講不出正確數字。了解記憶不可靠後,請他以後要轉述發生什麼事時,只講自己記得的部份,不確定的部份就不要自己腦補了,有時出發點是好意但是會好心辦壞事,別不小心當了謠言製造者和傳播者;為了讓綺綺更進入狀況,我用他班上同學的名字編了一個類似的轉述事件故事,聽到同學的名字出現在故事裡,而且劇情超展開,綺綺顯得樂不可支,這樣到底能不能記得不要亂傳話呢? 最後我問兩個人是否聽過類似的故事,兩個人都沒反...

Elephant!!!!

很明顯的,大家可以看出來,這張不是我收到的明信片,而是我要寄出的明信片。起因在於,這次postcrossing指定的對象的有趣請求:

繪本科學課:《創意帽子屋》、《小熊走鋼索》,平衡鳥和跳跳豆

今天的繪本 —— 《創意帽子屋》 森林中開了一家帽子店,樹上掛滿帽子,老闆幫不同的小動物找到適合他們的帽子:兔子的帽子剛好有兩個凸處,大象的帽子特別大,小鼴鼠的帽子上附了探照燈,鴨爸媽和小鴨們的帽子上標字母和數字,猴子的帽子上長了香蕉樹,松鼠們來時已經沒帽子了,但是老闆頭上的帽子剛好適合他們。下次開店時會有更多創意帽子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