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彼岸之嫁》讀後摘記



書名:彼岸之嫁 The Ghost Bride
作者:朱洋熹 Yangsze Choo
譯者:趙永芬
出版資訊:大塊文化 2019/12/26

2020/1/4閱畢
推薦度:★★★

本書已被改編成影集20201月在Netflix播放。先說結論,書我覺得普,不特別推薦,大家還是看影集好了(但我沒看過就是了)。

故事背景設定在19世紀的英國殖民地馬六甲,講一個海峽華人女孩被死去的富家子弟鬼魂糾纏,想要進行冥婚儀式把她娶回家,這就是一個女孩不想做鬼的新娘的被動冒險愛情故事。

峇峇娘惹(馬來語:Baba Nyonya或者Peranakan),又稱土生華人或海峽華人,是指15世紀初期到17世紀之間開始定居在馬六甲、印尼、新加坡、泰國和緬甸一帶的中國明代、清代移民後裔。 這些人的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當地馬來人或其他非華人族群的影響。 男性稱為峇峇,女性稱為娘惹。

作者本身是馬來西亞華人第四代現居美國,因為小說是寫給美國人看的,所以還要交代華人習俗,但不知道究竟是因為要寫給美國人看,還是南洋華人當時的習俗和我們習慣的所謂「中原」習俗不同,還是作者根本就對華人習俗一知半解,總之,裡面有關華人習俗文化很多地方我都覺得怪怪的(類似看Gordon Ramsay煮中菜,雖然中菜派系眾多博大精深我也不是什麼食評家,但還是說的出來中菜才這樣煮咧)。

原書名為The Ghost Bride,內文也一直採「父親要女主角去當『鬼新娘』」的用法,一般理解「鬼新娘」指的是新娘已死,和小說裡的狀況根本相反,每次讀到都覺得很違和。另外一個讓人困擾的點是書中對話常常讓人一頭霧水,搞不清楚書中的人物到底要說什麼,而且有好些對話太不像是華人會說的話了,讀起來真的很出戲。好幾次讀到一半真心想看看原文到底寫了什麼,以釐清到底是作者還是譯者的問題,我自己猜測是前者。作者在書末附錄解釋角色名字的意思時指「天青」謂「永恆的天空」,我還真不知道青可作永恆解。我想作者作為第四代華人,大概只華在血緣而已和華語斷了聯繫吧。

本書以女主角第一人稱寫作,所以必須一直忍受女主角我來我去的還有內心很多小劇場,前四分之一的故事內容實在有些無聊,挨過後的發展就比較有意思了,為了不劇透就不提內容了,但是我覺得不論寫愛情,寫傳統文化對女性的壓迫,寫三妻四妾的心結,寫大家族內的糾葛都只有稍微摸著邊而已,不夠深刻,讓我不耐的讀個兩頁就跳出Readmoo App滑臉書,因為想著要和好友討論(吐槽)才又急趕忙趕的看完。好友說「就有點搔不到癢處」實在貼切。同樣以女性為主角,以陰陽界為背景的《御前孤娘》,在寫女性在傳統文化下(不論生前死後)的不由自主孤苦無依,就好看太多了,讀起來會揪心呢!


總之,這本書若當作青少年文學閱讀的話還不錯,可惜它不是青少年文學。與其花時間看書,不如看影集,至少對當地服飾食物什麼的比較有感。


#閱讀 #彼岸之嫁 #GhostBride #冥婚 #鬼新娘 #朱洋熹 #YangszeChoo #Netflix #Readmoo #御前孤娘 #謝金魚

Comments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親子共讀:《聽說小豬變地瓜了!》、《我相信你》

  (大班上學期週末共讀繪本) 綺綺連續兩週從學校帶回來的都是宮西達也的繪本,不過兩本是不同系列的。綺綺這學期已帶回來 14 本書,宮西達也的作品就佔了 3 本,真的是熱門! 12/18 帶回家的繪本:《聽說小豬變地瓜了!》 這本書很久以前借過,但是因為我自己覺得故事內容很混亂,小孩聽得一頭霧水,所以很快就還了,並沒有紀錄。綺綺帶這本書回來,說很有趣。 小豬向小老鼠哭訴「大野狼拿著地瓜要和他交換飯糰,飯糰拿到手後不但沒有交付地瓜,還一口氣把飯糰吃掉閃人」。小老鼠聽完跑去找小兔子幫忙,小兔子找小猴子,小猴子找小浣熊幫忙,小浣熊又找小象;但是每經過一次轉述,事件都被扭曲了一點,小象聽到「小豬把飯糰變成大野狼吃掉後,自己變成烤地瓜了」,匆匆忙忙的跑去找小豬,剛好遇到正要吃地瓜的大野狼,他從大野狼口中把地瓜(小豬?)救下,帶著他回小豬家,卻小豬家門口遇上小豬,怎麼會這樣呢! 每次動物們在轉述小豬和大野狼的糾葛時,左頁都會出現四格小圖;一邊讀一邊請小孩看圖說故事,感覺好像小學會有的習題,就算看著圖,小孩有時還是會講錯或者漏掉重要訊息,只能靠提示的讓小孩講出答案,看圖說故事也是需要練習的呢! 故事說完,問孩子「這個故事是要跟我們說什麼」,原本預期答案是傳言不可信,果然是我想多了,綺綺的答案是「講大野狼把烤地瓜拿走了」。只好帶他們重看轉述鏈,問他們每個人講的都不大一樣,而且越來越奇怪;綺綺指出只有聽到第一手消息的小老鼠講的是一樣的,其實過程還是與原版不大相同,小老鼠的版本中大野狼有將地瓜交給小豬,只是他又把他搶走了,但從結果來看是相同的,和綺綺說明後他修改意見,指出第一和第四張圖是相同的。 讀完故事和綺綺解釋什麼人的記憶並不可靠,記得的常常跟實際聽到 / 看到的不一樣,聽完再轉述的內容往往會有差異;講完馬上示範,隨口說「請你拿一顆蘋果兩根香蕉三顆橘子給我」,然後請綺綺復述,被突襲的綺綺自然講不出正確數字。了解記憶不可靠後,請他以後要轉述發生什麼事時,只講自己記得的部份,不確定的部份就不要自己腦補了,有時出發點是好意但是會好心辦壞事,別不小心當了謠言製造者和傳播者;為了讓綺綺更進入狀況,我用他班上同學的名字編了一個類似的轉述事件故事,聽到同學的名字出現在故事裡,而且劇情超展開,綺綺顯得樂不可支,這樣到底能不能記得不要亂傳話呢? 最後我問兩個人是否聽過類似的故事,兩個人都沒反...

繪本科學課:《創意帽子屋》、《小熊走鋼索》,平衡鳥和跳跳豆

今天的繪本 —— 《創意帽子屋》 森林中開了一家帽子店,樹上掛滿帽子,老闆幫不同的小動物找到適合他們的帽子:兔子的帽子剛好有兩個凸處,大象的帽子特別大,小鼴鼠的帽子上附了探照燈,鴨爸媽和小鴨們的帽子上標字母和數字,猴子的帽子上長了香蕉樹,松鼠們來時已經沒帽子了,但是老闆頭上的帽子剛好適合他們。下次開店時會有更多創意帽子唷!

親子共讀:《聖誕老公公和小莉》、《褲子的聖誕節》、《皮皮與波西:聖誕樹》、《金色的盤子》

  這四本都是 12 月裡讀的,特別把和聖誕節有關的三本書放在一起紀錄,另外一本書雖然和聖誕節沒關係,但和禮物稍微扯上邊,就一起放了。綺綺 5y5m ,綸綸 2y10m 。   林明子聖誕禮物書系列一共有三本,先前讀過《兩顆草莓》,這下子補齊了。描述有著三個孩子的一家人在聖誕節期間的故事,小霞、小莉、小毛各為主角,故事短而簡單,內容溫馨,文字又少,就算唸她個五六七八次也不累,非常適合在聖誕節前閱讀。三本書依照故事時間序排列應為《兩顆草莓》、《聖誕老公公與小莉》、《褲子的聖誕節》。 《兩顆草莓》的共讀紀錄 https://jeanne0919.blogspot.com/2020/12/blog-post_10.html 《聖誕老公公和小莉》 聖誕節的晚上,等不到聖誕老公公送小熊來的小莉跑出門,聖誕老公公戴著耳罩從森林走來,他沒有聽到小莉的叫喚一直往前走,但是聖誕老公公的袋子破了個大洞,沿路掉玩具。小莉跟在後頭撿玩具,但實在太多了,最終抱不動的小莉和玩具一起坐在路邊休息;聖誕老公公終於發現袋子破洞了,他補好袋子,把掉出的玩具裝進袋子裡,小莉也被裝進去了!聖誕老公公來到小莉家,把消防車和洋娃娃放到小毛和小霞掛在床邊的襪子裡,然後驚訝的的發現小莉不在床上而是在自己的袋子裡。最後小莉抱著小熊在聖誕老公公的陪伴下進入夢鄉。 因為兩個孩子很愛,加上故事很短,這本講了好幾次。第一次共讀的時候請兩個孩子講講聖誕老公公掉了什麼玩具。聽到小莉被放進袋子裡,兩個孩子都發出疑問聲,看小莉在袋子裡滾來滾去,都覺得很有趣,聖誕老公公驚呼「小莉在哪兒?」時,兩個人都幫忙回答小莉在袋子裡。 故事結尾,小莉抱著的玩具熊耳朵上套著小莉的襪子,綸綸好奇問「他(熊)受傷了嗎?」解釋完聖誕老公公會把要給小朋友的禮物放進襪子裡,也才收過一次聖誕禮物的綺綺馬上追問為什麼我們不掛襪子。「要不是你去上幼兒園知道了聖誕節的存在,你去年也不會有禮物呀!」不能講出真相,只能說因為他們兩個的襪子太小了,綺綺說可以用大人的,用爸比的襪子,「那你到時候記得跟爸比(借襪子)」話還沒說完,怕他們真的去搞什麼襪子製造麻煩,連忙改口「這樣就變成聖誕老公公給爸爸的聖誕禮物了」。綺綺又問:「為什麼他的襪子很小聖誕老公公還送他東西?」「所以聖誕老公公才把襪子套在熊的耳朵上面呀。」綺綺才又想起來了。 綸綸又叫著小莉被關在袋子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