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親子共讀:《小水窪》、《你是一隻獅子!跟著動物們一起做運動》、《斗篷怪獸》、《年糕去海邊》


 



七月份共讀《小水窪》、《你是一隻獅子!跟著動物們一起做運動》、《斗篷怪獸》,十月份共讀《年糕去海邊》。七月時綺綺5y綸綸2y5m



《小水窪》

天氣不好男孩心情也不好,媽媽說在家一樣可以做很多有趣的事呀,但男孩不買單,媽媽索性自己開始畫圖了,先畫把雨傘,男孩看到自己的小藍傘出現在圖紙上也有興趣了,黏到媽媽身邊開始指定媽媽畫東畫西,要畫媽媽和自己一起出門,家裡的狗兒也不能少,媽媽拿雨傘,自己穿雨鞋和雨衣手拿雨傘,接著男孩拿起藍色的筆讓畫紙下起雨來,而且是刮大風的雨喔!男孩又在地上塗了一個小水窪,媽媽大喊不要呀,男孩跳進水窪裡,兩個人身上都是水,男孩說「不要生氣嘛,這只是圖畫而已」,才說完兩人一同對瘋狂甩水的狗兒大喊「不要呀,比利!」畫完圖,男孩和媽媽決定帶上雨具真的出門散步去。


很有趣的繪本,圖畫現實交錯。男孩用藍筆創作時,我也請綸綸幫忙下雨和填水窪。故事結尾,媽媽和男孩真的出門散步而且遇上了水窪,媽媽表情顯然有些擔憂,果然男孩和狗兒跳進水窪玩起來,大家都很開心,綸綸觀察入微的指出媽媽在笑,顯然媽媽已經自暴自棄,反正都濕身了,就開心濕身吧!


作者是任惠元,之前共讀過他的《媽媽,今天是我第一天上幼兒園耶!》

https://jeanne0919.blogspot.com/2019/12/blog-post_24.html



《你是一隻獅子!跟著動物們一起做運動》

當太陽升起,小朋友們向世界道早安。「坐下,坐在你的腳後跟上,雙手放在膝蓋上,伸出舌頭,現在你是一隻獅子!吼~」。每個循環都是:下指令(坐下、趴下⋯)和詳細動作指導,「現在你是一隻XX(動物)」,描述動物特色或者叫聲。繪本中出現的動物還有蝴蝶、狗、蛇,青蛙、貓咪。接近尾聲時,繪本指示雙手合掌向上伸展,你是一座高山,想辦法推高再推高直到碰到天空,最後躺下來,在花園裡慢慢的呼吸,安安靜靜放鬆身體,向彼此說聲祝你有個美好的一天。


綺綺和綸綸都很喜歡這本繪本,當然是媽媽唸,小孩實際操作跟著做,綺綺比較大了,所以很能跟著指令做,綸綸就算看圖也不一定做得對,就是來湊熱鬧的,有時候還自己開始搞怪(例如指令明明是手掌腳掌貼地,綸綸就開始翻跟斗)然後樂不可支。可憐的媽媽六月底踩空樓梯不良於行,只能出一張嘴沒辦法親自示範或下海一起玩。每個循環都是先做動作才明示動物,綺綺有的動作才做完就猜到是什麼動物了,在我要求他們獅吼後,接著綺綺也都很投入的模仿其他動物的叫聲,可以動動身體又有動物元素的繪本,果然吸引人。


繪本頭尾的內容,和世界做連結,非常有瑜伽感,結尾感覺就是瑜伽的大休息啊!話說以前上瑜伽課,大休息都會讓我舒服到要睡著,好希望小孩跟著這本繪本照做後也可以馬上按照指令倒地睡著,但這是不可能的,想太多啦。



《斗篷怪獸》

松鼠、刺蝟、老鼠三個好朋友們站在小心小心斗篷怪獸出沒的海報前聊天,他們三個都沒看過傳聞中的斗篷怪獸,一個個都滿心想見他。

松鼠大喊「斗篷怪獸快出來,不管你在哪裡,你嚇不了我們!」才喊完眼前跑過一大群尖叫的老鼠想「斗篷怪獸來啦!斗篷怪獸大吼大叫還會把你吃了當晚餐。」可是完全嚇不倒這三個勇敢的朋友。於是刺蝟和老鼠也跟著大聲叫喚斗篷怪獸,喊完後分別衝出一群尖叫的蝙蝠和貓,一點都不不怕的三個小朋友再次大喊「「出來,出來,不管你在哪裡,你嚇不了我們!」一陣靜悄悄,他們三個發現背後就站著有一隻橘色大眼、粗糙大手和大嘴巴的斗篷怪獸!不過斗篷怪獸很善良,沒有朋友的他只是想找人一起玩,松鼠刺蝟老鼠他們和斗篷怪獸一起玩,當他肚子餓的時候,就帶他去餐廳吃東西。


共讀到斗篷怪獸沒朋友時,玩綺綺斗篷怪獸看起來時開心還是難過,綺綺說是難過,讀完後問綺綺斗篷怪獸有可怕嗎,綺綺回答不可怕,牠沒有要吃人,只會吃早餐(好像不是完全對呀,他還會吃晚餐呀),綸綸則在旁邊補充他們一起溜滑梯、盪鞦韆、蹺蹺板。其實是要討論傳言不可盡信的繪本,不過我們就沒深入討論了。


作者Steve Antony的作品都很知名呢,我們共讀過貝蒂系列和熊貓先生(Mr. Panda)系列(尚未未紀錄)

《貝蒂好想好想吃香蕉》

https://jeanne0919.blogspot.com/2018/10/blog-post_18.html

《貝蒂不想不想去睡覺》

https://jeanne0919.blogspot.com/2018/07/blog-post.html



《年糕去海邊》

阿年和阿糕去海邊玩,海邊好熱鬧呀,做完暖身運動,他們下海游泳、堆沙堡,然後一起睡個烤年糕午覺,熱辣辣的真舒服。但是阿年醒來後怎麼都找不到阿糕,他四處尋找,卻總是認錯人(吐司、飯團、豆腐),阿年一直找不到阿糕還搞到自己迷路,忍不住悲從中來大哭,就在這個時候,他看到阿糕的泳圈漂到岸邊,原來他被困在海上的礁岩,而且正有個三角形的東西急速朝他前進,是鯊魚呀!岸上的眾人正著急,三角形現出原形,原來是蒟蒻救生員啦。阿糕順利的回到岸上,和阿年還有眾人一起躺在沙灘上曬太陽,被烤一烤後大家都變成烤物啦,阿年和阿糕變成焦焦膨膨的烤年糕,戴著太陽眼鏡做日光浴的阿年還曬出個白色眼鏡在臉上呢!


沙灘很熱鬧,有賣食物及泳圈和租陽傘兼淋浴的賣店,遊客可是什麼食物都有,除了蔬果外,也有蝦子、飯糰、三明治、握壽司、蜂蜜蛋糕、蛋糕捲,岸上有人在做日光浴、玩沙、沙灘排球,海裡有人戲水、游泳和浮潛,年糕們才到海灘,綺綺馬上說他們有可能會溺水,很有安全意識。讀到阿年一直認錯人的部分,可以讓孩子想看看阿年是誤認了誰為阿糕,讀到阿年獨自站在跨頁的熱鬧沙灘部份,則可以讓孩子幫忙找出阿年、他們睡覺的陽傘、他們堆的沙堡、被認錯的對象們,還有阿糕遺留的泳圈,一個跨頁可以找這麼多東西還可以順便認識一下食物,比尋找威利嗨有意思。


讀到大家躺著曬太陽部份,綺綺綸綸很開心的爭相指出有些什麼,烤茄子、香菇、團子、鯛魚燒、玉米、竹輪、烏賊、地瓜、青蔥、餃子、仙貝,比起姊姊,綸綸很多時候只會說那個,交給姊姊或媽媽回答,遇到自己講的出來的就很開心。


蝴蝶頁上有燈塔、扶桑花、夾腳拖、海灘椅、遮陽傘、玩沙工具等,指著燈塔問綺綺是什麼,他回答高樓(好像也不是很錯),跟他說叫燈塔,問他知不知道燈塔在做什麼,綺綺說是弄亮亮的放煙火的地方(不算百分之百錯啦),雖然帶他看過燈塔,但是之前到底有沒有認真解釋過燈塔給他聽我也不記得了,這次解釋完也不知道他會記多久,加減講加減聽囉。還要順便提醒一下小孩,在外面如果要先離開,一定要先和同伴、大人講一下。


之前共讀過《年糕去澡堂》,當時我以為阿年和阿糕都是男生,沒想到但是看到他們穿的泳裝,我才察覺他們是女生啦!兩本繪本分別適合熱天和冷天閱讀,也都很有趣,不過作為細節控,我覺得《年糕去澡堂》比較讓人驚艷。



《年糕去澡堂》的共讀紀錄:

https://jeanne0919.blogspot.com/2020/09/blog-post_30.html


#親子共讀 #繪本 #絵本 #picturebook #小水窪 #任惠元 #年糕去海邊 #苅田澄子#你是一隻獅子 #跟著動物們一起做運動 #斗篷怪獸 #SteveAntony

Comments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親子共讀:《聽說小豬變地瓜了!》、《我相信你》

  (大班上學期週末共讀繪本) 綺綺連續兩週從學校帶回來的都是宮西達也的繪本,不過兩本是不同系列的。綺綺這學期已帶回來 14 本書,宮西達也的作品就佔了 3 本,真的是熱門! 12/18 帶回家的繪本:《聽說小豬變地瓜了!》 這本書很久以前借過,但是因為我自己覺得故事內容很混亂,小孩聽得一頭霧水,所以很快就還了,並沒有紀錄。綺綺帶這本書回來,說很有趣。 小豬向小老鼠哭訴「大野狼拿著地瓜要和他交換飯糰,飯糰拿到手後不但沒有交付地瓜,還一口氣把飯糰吃掉閃人」。小老鼠聽完跑去找小兔子幫忙,小兔子找小猴子,小猴子找小浣熊幫忙,小浣熊又找小象;但是每經過一次轉述,事件都被扭曲了一點,小象聽到「小豬把飯糰變成大野狼吃掉後,自己變成烤地瓜了」,匆匆忙忙的跑去找小豬,剛好遇到正要吃地瓜的大野狼,他從大野狼口中把地瓜(小豬?)救下,帶著他回小豬家,卻小豬家門口遇上小豬,怎麼會這樣呢! 每次動物們在轉述小豬和大野狼的糾葛時,左頁都會出現四格小圖;一邊讀一邊請小孩看圖說故事,感覺好像小學會有的習題,就算看著圖,小孩有時還是會講錯或者漏掉重要訊息,只能靠提示的讓小孩講出答案,看圖說故事也是需要練習的呢! 故事說完,問孩子「這個故事是要跟我們說什麼」,原本預期答案是傳言不可信,果然是我想多了,綺綺的答案是「講大野狼把烤地瓜拿走了」。只好帶他們重看轉述鏈,問他們每個人講的都不大一樣,而且越來越奇怪;綺綺指出只有聽到第一手消息的小老鼠講的是一樣的,其實過程還是與原版不大相同,小老鼠的版本中大野狼有將地瓜交給小豬,只是他又把他搶走了,但從結果來看是相同的,和綺綺說明後他修改意見,指出第一和第四張圖是相同的。 讀完故事和綺綺解釋什麼人的記憶並不可靠,記得的常常跟實際聽到 / 看到的不一樣,聽完再轉述的內容往往會有差異;講完馬上示範,隨口說「請你拿一顆蘋果兩根香蕉三顆橘子給我」,然後請綺綺復述,被突襲的綺綺自然講不出正確數字。了解記憶不可靠後,請他以後要轉述發生什麼事時,只講自己記得的部份,不確定的部份就不要自己腦補了,有時出發點是好意但是會好心辦壞事,別不小心當了謠言製造者和傳播者;為了讓綺綺更進入狀況,我用他班上同學的名字編了一個類似的轉述事件故事,聽到同學的名字出現在故事裡,而且劇情超展開,綺綺顯得樂不可支,這樣到底能不能記得不要亂傳話呢? 最後我問兩個人是否聽過類似的故事,兩個人都沒反...

繪本科學課:《不對、不對》、蓉蓉的氣球》,靜電與氣球

《不對、不對》 大毛熊不會說「你好」、「謝謝」、「對不起」,好朋友小兔子教他,但他總是用錯時間地點和方式(例如爬上樹大聲向小猴子說你好,小猴子嚇到跌下樹,又例如,在睡覺時間闖入小狐狸家,大聲說對不起),面對小兔子「不對、不對」的糾正,大毛熊的回應總是「可是我有說你好(對不起、謝謝)呀」,甚至故意惡作劇,反正只要有說對不起就好。 這天,大毛熊沒經過小獅子同意,穿了他的溜冰鞋跑走卻掉進路上的大坑洞,大毛熊大聲呼救,但是沒有人要來幫忙,他想起自己捉弄別人的行為(搶小兔子的棒棒糖,踢小鹿屁股、亂丟香蕉皮害小牛跌倒),總算了解為什麼小兔子總是對他說「不對、不對」,他大聲說「對不起」。忽然間天上落下水來,原來是小動物們提著水桶來倒水,水位上升,他總算浮起來爬了出來。脫困的大毛熊從此以後會好好說「你好、謝謝、對不起」,而且再也不捉弄大家了。 《蓉蓉的氣球》 蓉蓉和媽媽去逛街,得到了一顆黃色的氣球,綁在手上的氣球平安的隨他返家,進了家門他開心解開繩子,氣球飄到天花板上,媽媽才幫他拿下來又失手飛上去了,媽媽於是把氣球綁在湯匙上讓蓉蓉帶著氣球去院子裡玩。蓉蓉玩得正開心,來了一陣風把氣球颳到樹上去,媽媽拿了兩根棍子但鉤不下來。蓉蓉一直哭,哭得吃不下飯,氣球是他的朋友,他想和氣球一起刷牙吃飯睡覺。媽媽承諾他明天要去借梯子救氣球,蓉蓉看著窗外的氣球,在黑夜中就像月亮一樣,放心的去睡了。 老師故事說到一半,綺綺就大喊「我有辦法,我爬到樹上把他接住,我爬爬爬爬(雙手一邊作出攀爬動作)」,非常投入劇情。 科學實作 — 靜電 老師拿出氣球,問大家要怎麼樣才能把氣球固定在頭上像米老鼠一樣,有小朋友提議膠水、橡皮筋,綺綺:「啊,我想到了,膠帶」。最後老師一邊摩擦氣球一邊請小朋友一起數到十,氣球就能吸在頭髮上了。每個小朋友都得到兩顆氣球自己實作。接著發給每個小朋友裝有小顆粒保麗龍球的透明夾鏈袋,裡面還放了幾隻玻璃紙小魚,讓夾鏈袋充氣鼓脹再把摩擦過的氣球靠上去,保麗龍球、小魚就會吸附或者排斥。

親子共讀:《小奈奈的超厲害生日大餐》、《我吃拉麵的時候⋯⋯》

(中 班上學期週末共讀繪本) 每週五都很期待打開綺綺的書包,看看帶回來共讀的班書是什麼。遇到輕鬆內容的時候,媽媽心情也感到很輕鬆,遇到有帶到嚴肅議題的繪本時,媽媽也覺得很有挑戰性。 目前帶回的六本班書中有兩本內容和戰爭、人權有關(本次的《我吃拉麵的時候⋯⋯》和上次紀錄的《馬戲團來到我的村子》),雖然是擦邊球式的帶到,而不是寫實的揭開戰爭的殘酷與悲慘,但是老師願意選這樣的繪本作為班書,我在意外之餘也感受到老師的用心。只選開開心心好笑好玩的繪本,在班上念故事應該很輕鬆吧,但老師卻願意脫離舒適圈,實在值得喝采。 10/25 帶回來的繪本:《小奈奈的超厲害生日大餐》 小奈奈的奶奶教導她選擇食物要考慮營養均衡,要吃讓身體健康的四種食物,分別是有綠色精靈的蔬菜或海藻類料理,黃色精靈的米飯或麵包、麵類,紅色精靈的肉類或魚類料理,白色精靈的味噌湯或清湯的湯品。剛好小奈奈的媽媽要生日了,小奈奈決定為媽媽做一餐飯,她和奶奶一起擬了包含四種精靈的菜單:豆腐淋蛋、小松菜拌炸豆皮、鹿味菜櫻花蝦飯、糯米湯圓湯,在奶奶的協助下完成了媽媽的生日餐。 這本繪本對我來說實在很像教科書(只是充滿圖畫外加假借奶奶之口而已),但綺綺卻很買單。小奈奈的奶奶在吃到飽自助餐餐廳教導她拿取食物時要注意份量,吃多少拿多少才不會浪費,還說了甜點、飲料不算在正餐裡面,是飯後才能吃的,不能吃太多只能吃一點點;這兩點綺綺記得挺牢的,除了會一再和大人確認自己的行為是否構成浪費外,當吵著要喝飲料時,聽到媽媽舉出奶奶的提醒,也會瞬間妥協改成乖乖吃完再說。到底是繪本有魔力,還是綺綺太單純呢? 這本繪本裡有詳盡的圖解,說明每道菜的步驟以及變化替代食譜,封底蝴蝶頁還補充了準備、善後工作以及料理安全注意事項。幸好綺綺沒吵著要做和小奈奈相同的料理,這麼日本風的菜譜,和我平常的料理差超多的! 忽然想到綺綺很喜歡家裡的《雨蛙博士的野莓點心教室》,雨蛙博士帶領野鼠們採回一車野莓,接著圖解野鼠們如何製作野莓果醬、野莓果凍、野莓蛋糕。超多字的製作步驟,媽媽沒有偷斤減兩的如實念出,綺綺也很有耐心的要聽完料理步驟,我想綺綺長大後應該也會喜歡看食譜吧! 11/1 帶回來的繪本:《我吃拉麵的時候⋯⋯》 第一頁男孩自述自己在吃拉麵,接著場景一個個切換,呈現同一個時...